乳腺癌发生率已繁育雌鼠为66%,未繁育雌鼠为3%;雌雄鼠均可自发产生淋巴瘤;白血病的发生率,DBA/2/Ola雌鼠为34%,雄鼠为18%,而 DBA/2N雌鼠为6%,雄鼠为8%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1920年由StrongBaqq白化雌与DBA的祖先C3H雄鼠杂交而获得的近交系,因其乳腺肿瘤发生率低,此品系才慢慢被挑选出来,1947年引到Andervont处,1948年引到JAX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OT2 转基因小鼠表达可以与 CD4 共受体配对的小鼠 α 链和 β 链 T 细胞受体,并且在 I-Ab 的背景下对鸡卵清蛋白 323-339 肽具有特异性(CD4 共受体相互作用 MHC II 类)。这导致 CD4+ T 细胞在 MHC II 类分子呈递时主要识别卵清蛋白肽残基 323-339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OT-1 小鼠通过转基因方式插入了 Tcra-V2 和 Tcrb-V5 两个片段。 转入的 T 细胞受体旨在识别 H2Kb(CD8 共受体与 MHC I 类相互作用)中的卵清蛋白肽残基 257-264 (OVA257-264)。 这会产生 MHC I 类限制性、卵白蛋白特异性CD8+ T 细胞(OT-I 细胞)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肥胖鼠/ Ⅱ型糖尿病模型。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I型糖尿病动物,该小鼠肥胖症与人类的肥胖症很相似,利用这种小鼠曾进行了许多关于肥胖症的生化、症理、激素及药物治疗等的研究。还包括腹部肥胖代谢综合征,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,瘦素缺乏或功能障碍,伤口愈合能力研究,生育缺陷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Ⅱ型糖尿病模型。db基因为4号染色体隐性突变基因,能导致肥胖伴糖尿病,纯合子有高血糖症;其瘦素受体基因失去功能,纯合的糖尿病自发突变小鼠在出生后2周内就发生高胰岛素血症,血浆胰岛素开始升高,在3-4周龄时产生可以辨认的肥胖表型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DIO-B6小鼠是在 C57BL/6背景品系上通过 60%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(DIO)。该小鼠表现出体重增加、随机血糖升高、NK 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以及部分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升高的表型,可用于研究肥胖、糖尿病、炎症、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,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筛选、临床前药效评估等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白血病、肿瘤免疫学模型。615小鼠毛发为深褐色,性格温顺、产子率和成活率较高。8月龄后,开始出现衰老现象,表现为把胖、增重,最大体重雄鼠为40g以上,雌鼠可达38g以上,被毛蓬松、脱落;肿瘤发病率为10%-20%(雌鼠为乳腺癌,雄鼠为肺癌)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C3H小鼠乳腺癌发病率高,6-10月龄雌鼠乳腺癌自然发生率达85%-100%,乳腺癌通过乳汁而不是胎盘途径传播,14月龄雌鼠肝癌发生率为85%;补体活性高,干扰素产量低;仔鼠下痢症感染率高;对狂犬病毒敏感,对炭疽杆菌有抵抗力;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
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。ApoE突变纯合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比正常小鼠高,3月龄可在临近大动脉附近发现脂肪纹,病变损伤随年龄增加而增大,发展病程中脂质少但细长细胞增多,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期的表现。【点击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