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环境
目前实验室一期工程总面积5000平方米,配备理化、分子实验室、实验动物生产区域(屏障系统)、实验动物使用区域(屏障系统)、ABSL-2和BSL-2实验室、手术室和仪器平台。实验在AAALAC认证的SPF级啮齿类动物设施中进行,采用IVC系统(Tecniplast GM500)维持微环境,动态平衡通风量52 ACH。环境参数通过SCADA系统(西门子SIMATIC PCS7)实时监控,符合ISO 14644-1 Class 7标准。动物福利监督执行AVMA 2020版安乐死指南,所有操作人员持有CALAS认证资质。
1. 物理环境参数
温湿度控制:采用SPF级屏障系统,维持温度22±1℃(波动范围<0.5℃/h),相对湿度50±5%(数字式温湿度记录仪连续监测)
气压梯度:清洁走廊→饲养室→污染区保持10-15Pa正压差
光照周期:全光谱LED照明系统,12:12明暗循环(光照强度150-300lux,黎明/黄昏模拟30分钟渐变)
2. 居住系统规范
笼具配置:IVC系统(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),换气次数≥50次/h,HEPA过滤效率99.97%(0.3μm颗粒)
空间标准:参照《GB/T 35823-2018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屏障设施》规定,成年小鼠饲养密度≤5只/笼(内尺寸290×178×130mm)
垫料管理:γ射线灭菌松木刨花,每日更换频次基于氨浓度监测(<14ppm阈值)
3. 环境监控体系
在线监测:BODAS系统连续记录PM2.5(<0.1mg/m³)、CO2(<5000ppm)、噪声(<55dB(A))
微生物控制:每月进行沉降菌检测(φ90mm培养皿暴露30min,菌落数<3 CFU/皿)
水质标准:反渗透水系统,电导率≤2μS/cm,每周检测内毒素(<0.25EU/ml)
4. 行为学保障措施
环境丰容:提供PC材质隧道管(Φ50×150mm)、棉绳咀嚼棒及自主轮(直径≥15cm)
社交需求:同窝饲养最小群组≥3只,隔离饲养不超过72小时
应激控制:运输后适应性饲养≥5日,昼夜节律模拟误差<5min/日
5. 操作环境规范
实验操作区:Class II生物安全柜(风速0.5m/s,30%外排)
麻醉复苏:恒温垫维持37±0.5℃,氧浓度监测(维持≥95%)
术后护理:独立恢复笼配备温湿度可控隔离单元(温度梯度32-34℃可调)